网上办公 | 长大邮箱 | 院长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转型发展谋新篇
2016-05-10
作者:组织与宣传部 来源:本站原创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着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记者 吴秀丽

 

在2015级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的新生专业介绍会上,有一位同学问系主任付兵教授:“老师,我们毕业后可以做什么?”付兵教授答:“只要做到‘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就会找到好工作。”

“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掌握好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锻炼、重视创新思维培养,是付兵和系里的老师向学生们传达的一种本学科认识,也是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道路上所追求的特色和目标。

 筑牢平台 优化专业结构

3月初,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新增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接产业和行业的需求设置应用性专业。”付兵教授坦言,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考虑优化专业结构,要下决心淘汰就业率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落后”专业,开设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专业。

优化专业,对接需求,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现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五个本科专业。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构建了“三平台、模块化”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还建立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平台、模块化’是指一年级进行理工大类数学和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习,二年级开展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学习,三四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平台学习,”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呙明辉介绍。

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经常组织专业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历届毕业,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向兄弟院校取经、请同行专家和业内人士集体研讨,对培养方案进行点评润色;邀请在校生进行教材评定,对课程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列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成为院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Office高级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成为院级课程建设项目。同时,《理论力学》、《机械制图》成为系级课程建设项目。

整合资源 突出实践育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学生来说,“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为给学生上好“实践课”,有机整合了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实习实训)两个实践环节的资源。

校内实践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验室。“我们系一直以来都把实验室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目前正在筹建物联网实验室。”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实验员李相敏亲历了该系实验室建设过程。

除在建的实验室外,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已建设了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机械仿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

为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该系在培养方案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实验课单列,重要核心的专业课程在学期末安排课程设计。

呙明辉说:“我们系坚持让学生‘走出去’,组织他们到工厂、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或由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近距离接触机会,并督促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与实习心得。”该系校外实践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一系列环节。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机电与信息工程系不断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湖北移动武汉分公司等二十八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并在2013年与荆州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申报“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实训,实现了知识技能、岗位需求、求职就业的无缝对接。

2012年9月,李月涛成为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很不自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学好专业课。”他回忆说,“渐渐地我发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爱上了去实验室,再后来,随着一次一次到企业参观实习,我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他刚完成毕业实习,正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抓住特色 培养创新思维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我们把目标聚集在农民身上,把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科技发展事业的好处。”2015年,付兵和他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款“互联网+惠民”App。这款软件总体包括农情网站、交流、物联网数据及农产品推广4个模块。荆州区太湖港农场新风分场是第一个试点的地方,很多村民手机里都装上了“惠农专家”APP。

“跟付老师一起做项目让我受益匪浅”,熊孝柏说,他是机电与信息工程系2015届毕业生,也是“互联网+惠民”App项目团队的成员之一,因为研发能力强,让他成为就业市场中的“香饽饽”,毕业前就已经成为一名IT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一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一个竞赛、申报一个项目、完成一篇科研论文。”身为机电与信息工程系主任的付兵经常把“三个一”挂在嘴边。他说,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结合专业特色,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竞赛,来达到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几年,指导学生完成了30余项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前不久,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的8名学子,参加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举获得省级奖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项,两名一等者获得者直接晋级5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据统计,仅2015年,机电与信息工程系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六项赛事,收获颇丰,共获得全国、省级奖15项,学生获奖人数达40人次。

 

(摄影 吴秀丽)

     (责任编辑 吴秀丽)